工程名稱:深圳T3航站樓
工程地點:深圳
工程狀態(tài):建成
竣工年份:2012
項目特色:綜合應用
建筑功能:機場樞紐
建筑高度:0 m
建筑面積:451000 m2
幕墻面積:1萬以內 m2
幕墻類型:構建式幕墻
支持體系:鋼結構
面板固定體系:隱框幕墻
施工方式:構建式幕墻施工
裝配方式:壓塊法
深圳寶安國際機場(簡稱“深圳機場”)T3航站樓的“新”體現在三方面:一是結構理念“新”,外形為“飛魚”狀,主指廊的五個凹陷區(qū)使得整個鋼屋蓋外形顯得靈動而不呆板;二是構造理念“新”,鋼結構支座方面,無論是關節(jié)軸承的尺寸,還是使用規(guī)模上,在國內外都是首屈一指的;三是施工技術“新”,中心指廊區(qū)域V型柱及縮口鋼拉梁的施工工藝上的創(chuàng)新,使得安裝過程和卸載完成后整個結構受力均衡,沒有明顯的應力應變集中現象。多”則是體現在桿件數量多達26萬件,構件長短不一,壁厚各不相同,節(jié)點復雜多變,構件彎曲曲率不同,全體自由曲面,空間異形復雜多變。
“難”也體現在了三方面:一是自由曲面、復雜節(jié)點及構件數量給深化設計、施工帶來了極大的難度;二是加強桁架構件類型為多內隔厚壁小方管,此類構件在制作過程中的校正、應力消除及確保焊縫全熔透等方面也存在很多的施工難點。此外,難點還體現在鋼結構超大型施工組織中與土建、幕墻、地鐵、高架橋、GTC等施工單位在空間和工序上的交叉施工,交叉施工的點多面廣給鋼結構施工中協(xié)調、溝通帶來極大難度。走進了航站樓內部,來到位于中心指廊的旅客候機大廳。一進入航站樓內,最先感受到的是T3航站樓宏偉壯觀的氣勢。其45萬多平米的建筑面積是現在A、B號候機樓總面積的兩倍還多,從T3航站樓的最北端走到最南端距離是1080米,步行需要約10分鐘,深圳機場將會在樓內安裝自動步行傳送帶,為旅客節(jié)省體力。站在樓內朝上仰望,屋頂外立面所采用的六邊形設計引起了記者的興趣,這樣的外立面設計從某些角度看像蜂巢,換個角度看又像水面的波紋,極富現代感。機場工作人員表示,根據國外的研究,六邊形是讓人感覺最為和諧的形狀,這樣的設計一方面是從美觀的角度考慮,另一方面還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源保證航站樓內的光線充足,節(jié)能降耗。航站樓內最吸引人眼球的要算是矗立在指廊兩側的樹狀建筑物了。工作人員介紹說,這個龐然大物是航站樓里面的“空調樹”,目前大多數機場候機樓內使用的都是空調柜,功能較為單一,而T3航站樓內的空調樹不僅外形獨特,非常美觀,部分空調樹還集成了播音設備和消防設備,目前航站樓內共設計了108個空調樹,從而確保航站樓內的溫度可以恒定保持在人體感覺最為舒適的溫度上面。深圳機場擴建工程是深圳市重大交通設施項目,是深圳大空港地區(qū)規(guī)劃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圳機場現占地面積11平方公里,擴建完成后占地為24平方公里,新建3800x60m跑道一條,45.1萬平方米的T3航站樓、300萬平方米的客貨機坪、108萬平方米的貨運區(qū)、綜合服務區(qū)和綜合交通系統(tǒng)等。據悉,T3航站樓由意大利福克薩斯公司設計,充分結合了建筑設計理念和深圳本地環(huán)境氣候等重要因素,融合了建筑美學、綠色節(jié)能和功能實用等多方面元素,通過利用冬季自然通風、頂層公共擴建自然采光、優(yōu)化空調設計等實現綠色建筑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