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近日,玻璃期貨與現貨間的升貼水將在11月份再次調整,這引起了許多現貨企業的擔憂。根據鄭州商品交易所的公告,貼水調整的時間為2013年11月的第十個交易日,并在新的倉單有效期內實施。
企業套保進退兩難
平板玻璃在2009年就被國務院列為六大產能過剩行業,企業并不敢開足馬力生產,玻璃的產能利用率只有63%。
了解到,在2013年四季度將有8條新的生產線點火,其中信義集團營口1000噸生產線、沙河鑫利800噸生產線、海生二線800噸等都將對市場造成較大的影響。中糧期貨分析師楊鵬程表示,玻璃生產線一經點火必須連續生產,一旦停下來就意味著上千萬元的損失。許多企業對于后市較為悲觀,參與套期保值的意愿非常強烈。
作為上市時間并不長的期貨品種,期貨工具并不被許多玻璃企業所熟悉。記者通過走訪了解到,和有色金屬期貨相比,玻璃企業對于期貨的了解、運用較少。
河北某玻璃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玻璃與其他期貨品種不一樣,由于其易碎的性質,運輸成本較為高昂,因此企業銷售半徑是有限制的,不同地區的報價差異很大。
9月12日鄭商所主力合約1401收盤價為1370/噸,而河北大光明玻璃廠的報價僅為1304元/噸,近70元的利潤對于企業來說還是比較可觀的,但如未認真研究交易所的規則,企業難免會吃大虧。
根據5月份鄭州商品交易所最新的廠庫升貼水公告,大光明現貨要貼水200元才能成交。這意味著按現在的價格,并不考慮其他費用的情況下,企業相當于以1170元在期貨市場上賣出。
由于目前企業參與期貨市場主要通過1401合約,一旦11月份交易所對升貼水調整幅度過大,將會對期貨價格構成較大影響,并干擾企業參與套期保值。
遠月合約升水套利難
記者注意到,玻璃1309合約在8月份大幅下跌,價格一度觸及1200元/噸,這種情況出現在主力合約和現貨價格變動不大的情況下比較少見。無獨有偶,在玻璃1305合約交割前一個月也曾大幅下跌,價格更是一度接近1100元/噸。
楊鵬程告訴記者,玻璃上市后只有1305和1309兩個合約進入交割月,近月合約大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倉單無人接手。一方面,下游企業無法保證自己獲得的是那個廠庫的倉單,如果是較遠的廠庫,企業不得不承受較高的運輸成本。另一方面期貨價格反映的是全國市場的玻璃價格狀況,但實際上各個地區玻璃價格差異非常大。例如上海地區的現貨價格在1600元/噸之上,而河北地區現貨價僅有1300元/噸。由于河北沙河等地玻璃生產成本低,倉單注冊積極性也較高,因此近月期貨價格會向低區域價格靠近。
玻璃期貨市場還有一個現象就是遠月合約的升水,每一個新上市且即將成為主力合約的報價一般都會較主力合約升水30-40元/噸。但楊鵬程認為遠期合約并沒有太多的套利空間,主要原因是玻璃的套利成本太高,運輸費用、倉儲費、資金占用費用、升貼水的不確定性等都制約著企業注冊倉單的積極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