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按規定,我國高度超過100米的建筑為超高層建筑(詞條“超高層建筑”由行業大百科提供),防火設計按《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執行。由于導致高層建筑發生火災的因素較多,撲救難度大,因此高層建筑應立足于自防自救,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達到預防火災的目的。
首先,超高層建筑的火災特點為:
1、火勢蔓延快
高層建筑各專業豎井林立,發生火災時,這些豎井就像高聳的煙囪,構成火勢迅速蔓延的主要途徑。試驗證明,煙氣豎向擴散速度為3~4m/s,100m的高層建筑在25~35m/s左右,煙氣即順垂直通道從底層擴散到頂層,與此同時,火勢也將蔓延擴大。
2、人員疏散困難
高層建筑層數多,人員集中,垂直疏散距離遠,發生火災時,要使人員迅速疏散到地面或建筑物內避難層及不受火災威脅的安全部位,是十分艱難的。數千人、甚至數萬人若從整幢大樓疏散到地面,少則幾十分鐘,多則幾小時。
3、火災撲救難度大
高層建筑火災的撲救由于受到消防設施條件的限制,給滅火工作帶來很大難度。如果超過消防登高車輛的高度則無法從室外撲救,只能依靠自救,即依靠室內的消防疏散設施。
因此,針對一上特點,高層建筑防火設計必須強調幾個問題:
(1)合理布置高層建筑總體布局和防火分區
總平面布置中的主,附體關系,該建筑與四周建筑的間距及車道的設置等等,均屬與防止蔓延和迅速撲救密切相關的問題,也是進行建筑方面設計方案時須首先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總平面布置,不但有利于火災撲救,而且對防止火勢蔓延有極大幫助。設計時需不折不扣執行。
防火分區是延緩火勢蔓延的重要措施,包括水平和豎向兩種。水平防火分區是應用防火墻,防火門及防火卷簾等將各樓層在水平方向分隔為兩個或幾個防火分區,根據《高規》要求,每一分區內要相應裝設一些使防火門能自動關閉的裝置,并且在建筑施工時,要做到防火卷簾安裝時,卷筒與梁,卷筒與墻壁之間不能留有縫隙,能充分發揮其防火、阻煙作用。豎向防火分區主要指對建筑內部的垃圾井、水井(水管井)、電井(強、弱電)及樓、電梯間實行防火阻隔(水井、電井要求封堵),最大限度地降低火勢蔓延速度,控制火災燃燒面積。
(2)確保建筑物耐火能力
《高規》規定,一類高層建筑的耐火等級為一級,二類高層建筑耐火等級不低于二級,在高層建筑防火設計中應保證建筑物的耐火等級,使火災發生時建筑物結構在較短時間內不會損壞,為人員疏散贏得時間,同時也減少火災損失?煽康哪突饦嬙炷軠p少起火,蔓延及保護人和建筑的安全。設計中除了應首先保證主體結構的耐火能力之外,還須對天棚,墻面等裝修部位的耐火性(詞條“耐火性”由行業大百科提供)能給予充分的考慮。
為了追求建筑外觀效果,部分高級公寓和住宅采用了玻璃幕墻,國內外建筑界對此頗有爭議(日本、德國等國家明文規定禁止使用)。其中部分原因在于玻璃幕墻不但因抽風作用而成為火勢蔓延的途徑,而且在火災發生后,常常等不到人員疏散完畢,幕墻就已達到耐火極限而向下掉落,嚴重影響人群的疏散。
(3)加強自然排煙設計及安全疏散設施設置
目前,高層建筑中玻璃幕墻和豎向管道常常成為火勢蔓延的途徑,造成火勢跳躍防火分區,擴大火災損失;其次,大量高層建筑火災證明了煙是高層建筑火災中最大的殺手。因此,防排煙設計與安全疏散設施的設置是高層建筑防火設計中十分重要的環節。
國家明確規定電梯前室及相關地方增設防排煙系統,疏散樓梯增設正壓送風系統。此外,還要加強自然排煙設計。自然排煙是一種經濟、簡單、易操作的排煙方式,宜優先采用;但由于樓梯間存在熱壓差(即煙囪效應),煙氣往往充滿樓梯間,使人們無法疏散,因此,要求樓梯間有一定的開窗面積,且排煙窗應設在墻面上方,同時要求能方便開啟。
除了按規定設置不同形式的、數量足夠且分布合理的疏散樓梯外,必須在防火門及疏散通道前上方及其附近設置明顯的指示標志,以使人員能順利疏散。
此外,超高層建筑在遵循以上原則基礎上還要著重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避難層:
有資料顯示,城市安全部門曾經做過一個試驗,讓一名身強力壯的消防員從第33層跑到第1層,用了35分鐘。如果是一名身體素質一般的人員或老人、小孩,所需時間肯定會更高,并且人在緊張慌亂的情形下,要在樓梯間內長時間行走,絕大多數的人會體力不支。而火借風勢,30秒內就可以從第1層到達第33層。這樣算來,在超高層建筑中人們跑到樓外逃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因此,在高層建筑中設置避難區域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有效辦法,為疏散中的人群提供休息的場所,為殘疾和受傷人員提供保護,直到得到消防人員的救助。這些避難層也可以用作救援隊的疏散指揮點,實現建筑內的有序疏散。因此,我國《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規定 :建筑高度超過100米的公共建筑,應設置避難層(間),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避難層的設置,自高層建筑首層至第一個避難層或兩個避難層之間,不宜超過15層;這是因為登高、舉高消防車,最大作業高度在30~45m;根據對消防隊員的實測,登高超過10層時,心跳和呼吸明顯加快,不適應撲就的需要,會給滅火工作帶來不利影響;因此結合上述原因,并兼顧節約投資,首層至第一個避難層及以上兩個避難層之間,不宜超過15層;
2.通向避難層的防煙樓梯間應在避難層分隔、同層錯位或上下斷開,但人員必須經避難層方能上下;
3.避難層的凈面積宜按每平方米5人計算;
4.避難層可兼作設備層,但設備管道宜集中布置,設備管井及垂直交通設施應用耐火極限不低于1h的墻圍護起來;
3.避難層應設消防電梯出口、設消防專線電話,并應設有消火栓和消防卷盤;
4.封閉式避難層還應設獨立的防煙設施,并有應急廣播和應急照明等;
另外,避難層四周應采用防火材料并加固結構,
(二) 屋頂停機坪:
據了解,高層建筑火災發展速度快,極易形成“沖天火柱”,因此居高臨下的偵察顯得尤為重要。直升機可以在很短時間飛抵火場,利用空中優勢正確尋找起火部位、判斷出燃燒物的性質,觀察人員逃生情況,并把信息及時反饋到火場總指揮部。這些都能為火場指揮員做出正確部署滅火力量提供科學依據。
而在形勢危急的情況下,直升機便將直接充當空中消防車的作用。據介紹,目前用于滅火的直升機都帶有一個噴射炮的裝置,其可以將攜帶的滅火材料噴向火海。除此以外,還可以利用直升機與地面泵車聯合,由地面泵車負責供水。這樣便可以克服高度限制,將水源源不斷地送往空中。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