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20年匠心不改,20年腳踏實地,北京東方泰洋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鄭衛兵先生用一顆匠心,精心打磨著泰洋幕墻這塊璀璨寶石,令其在品牌林立的門窗幕墻行業逐漸閃耀,散發著獨特的魅力。今天,讓我們共同走進泰洋幕墻,走近鄭衛兵董事長。

北京東方泰洋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 鄭衛兵
在門窗幕墻行業,大多數企業掌舵人都是做市場或者管理出身,技術型的不多見,專家型的就更少。然而,北京東方泰洋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鄭衛兵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專家型董事長。他以技術員身份進入門窗幕墻行業至今二十余年,在將泰洋幕墻做到“中國幕墻百強企業”的今天,依舊保持一顆“匠心”不改,穩扎穩打,帶領泰洋幕墻深研技術,攻堅克難,得到行業和社會各界的一致認可。
走進泰洋辦公大廈,初次見到鄭衛兵先生,給我們的感覺更像是面對著一位大學教授。長期精研技術,使得他身上有了明顯的學者魅力,他嚴謹、謙虛、低調。這樣的他讓我們倍感親切,卻又似曾相識,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我們展開了本次采訪。

鄭衛兵先生正在接受記者采訪
何為“泰洋”?
聽此,鄭衛兵先生眼神灼熱:“這個名字是有講究的:‘泰’指泰山,泰山雄峙,五岳獨尊,指泰山一樣的地位和高度,意在高度;‘洋’指海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意在廣度。而‘泰洋’二字又恰與“太陽”諧音,我希望泰洋能夠像太陽一樣自身發熱,生生不息,光照大地,造福人類。”聽罷,筆者深深點頭,暗暗稱贊鄭衛兵先生的胸懷和氣度。
鄭衛兵先生是江蘇省南通市人。提到南通市,就不得不說一下南通的建筑業。建筑業是南通的優勢產業、富民產業,南通建筑鐵軍名揚天下。鄭衛兵先生從事建筑門窗幕墻行業,應該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家鄉產業環境的影響。1997年,鄭衛兵初次邁進門窗幕墻行業,那時候他所在的公司是韓國現代鋁工業中國有限公司,這家優秀的外企成了他的高起點平臺。在這里,鄭衛兵像海綿吸水一樣吸取著技術營養,也不斷的用心感受這家企業的管理方式和理念,這段外企的任職經歷,為他日后創業并成為“技術型董事長”奠定了堅實基礎。2001年北京東方泰洋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在北京誕生。這家公司最初以門窗生產加工為主,累積發展3年之后,于2004年開始轉向幕墻版塊,并逐步成為主要業務。如今,經過12年的深積厚累,在鄭衛兵的帶領下,泰洋印證了它高大廣博而又活力四射的名字:它健康、陽光、頗具知名度和品牌辨識度。

廠區一景
何為“匠心”?
2016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到“工匠精神”。在這種精神被中國各行業所追捧的同時,很多人不禁在問:究竟什么叫做“工匠精神”?從鄭衛兵和泰洋幕墻身上,我們看到了這種精神的精髓之所在:精益求精,持之以恒。
在與鄭衛兵的溝通交流過程中,有一句話令我們印象深刻。當筆者問及鄭衛兵在泰洋幕墻的發展過程中,是否有決定公司發展走向,呈現公司高低起伏的大事件時,鄭衛兵認真思考了片刻,鄭重回答:“沒有,我們的發展一直很平穩。”通過鄭衛兵董事長隨后的解釋,我們煥然大悟:正所謂沒有驚濤駭浪才顯示了你的運籌帷幄,沒有高低起伏才證明了你的腳踏實地。終于,一顆“匠心”闖江湖,精益求精而又持之以恒,一點一滴,跬步也能至千里,小流終會成江海。這是鄭衛兵董事長的性格所致,也是泰洋幕墻的發展精髓。
一路走來,鄭衛兵董事長帶領泰洋人穩扎穩打,不斷苦練內功發展自身,前進的路上每一步都是一個深深的腳印。目前,公司通過了質量、環境管理、職業健康三大體系認證;公司年產量可達160萬平方米,在北京、天津共設有三個大型生產加工基地,廠房面積27000平方米;公司具有建設部核準的建筑幕墻、金屬門窗專業承包壹級資質,工程設計甲級資質,是中國建筑裝飾協會會員單位、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20多項專利證書,先后獲得了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頒發的構件式幕墻(詞條“構件式幕墻”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單元式幕墻、鋁合金窗、塑料窗生產許可證;多項工程獲得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及北京市建筑長城杯金質獎。鄭衛兵本人也被授予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幕墻專家稱號,成為行業內公認的技術專家。

鄭衛兵先生正在接受記者采訪
何為“品質”?
跟鄭衛兵先生的談話過程中,他口中出現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品質。在鄭衛兵看來,品質,是產品,是技術,更是理念。
創業伊始,鄭衛兵并沒有想著讓公司急速擴張和發展。他一直都認為,企業發展的根基是練好內功,做好品質。自身實力硬了,才可以去啃硬骨頭,拳頭硬了才會打勝仗。當年,鄭衛兵親自帶領400人的施工團隊去阿聯酋承接迪拜地鐵幕墻工程,12個車站同時施工,在現場親自負責項目施工,解決技術難題;時至今日,泰洋幕墻做過的大多數工程項目,包括項目設計、材料把關、工程施工、項目驗收、后期服務等等各方面,鄭衛兵都會親自參與進來。他是一個極其注重技術研發和產品品質的人,不論是最初的創業階段,還是現在企業位居“中國幕墻行業百強”之列,鄭衛兵對品質的要求從來不曾松懈。他是泰洋幕墻的掌舵人,也是這個行業里的知名技術專家。今日泰洋幕墻取得的種種成績和高度,來源于他多年對品質的要求!

生產車間
在交談過程中,鄭衛兵談到:“中國經濟這幾年的整體趨勢是在下滑的,建筑行業也呈現出與往年相比的一種收緊狀態。對于企業而言,要想在這種逆境當中發展,就要大力提高產品品質,更要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于是,為提高核心競爭力,公司結合多年的實踐經驗,自主研發了企業內部的計算機集成系統。該系統是基于AUTOCAD的平臺搭建,在此平臺上錄入的圖紙都是矢量化數據,具有即時調整,數據即時變更的優點,大大提高了現場設計變更的應變效率。該系統將公司的所有產品系列全部錄入到資料庫中,所有材料及配件等均形成了標準化,設計人員只需選型即可完成圖紙,具有自動讀圖、自動備料、自動優化、自動排版出圖、自動生成產品加工詳單等功能。在此基礎上,公司還建立了企業內部信息平臺,所有完成的施工圖、加工單、設計變更、備料單等全部資料,按工程項目第一時間上傳到信息平臺,科學、及時地完成了數據唯一性、共享性。
在信息科技大爆炸的“大數據時代”,傳統的門窗幕墻行業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必須要有所創新,在一些企業講求價格戰,采取不合理競爭手段的同時,鄭衛兵能夠不驕不躁,帶領泰洋幕墻從提高企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入手,從根本上增強企業競爭力,在當今來講,這本就是一種品質的體現,是對“工匠精神”的繼承和延伸!
除了產品技術的創新,泰洋幕墻處處彰顯著嚴謹的品質理念。在我們參觀泰洋幕墻車間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產品制造的每道工序都有嚴格的環節卡控和責任歸屬,每道工序都能在第一時間找到對應的問題和對應的責任人,這種責任倒追、環環相扣的加工體系,充分保證了產品的質量,也使得泰洋的品牌在市場上一路綠燈,快速奔跑。

工程案例展示
如何“發展”?
鄭衛兵認為,在現階段中國的門窗幕墻企業盲目擴張,求大求快是不科學的。所以,泰洋幕墻這幾年一直在苦練內功,穩中求進。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發展戰略,通過和德國旭格、意大利阿魯克、日本YKK等國家的先進企業合作和交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企業管理水平和技術實力,同時也夯實自身研發能力,把泰洋幕墻做成真正的“品質企業”。
“遠大、江河這些企業走的很遠,做的也很大,我們要去學習。但是目前我們最需要去做的不是要做的多大,走得多高,而是要去做厚實的積累。我想把泰洋幕墻做金字塔式的百年企業,先有了底層的深度和厚度,才能有接下來的高度和硬度。”鄭衛兵先生如是說道。而我們也相信,通往金字塔頂端的階梯一定是品質,而泰洋幕墻一定會到達金字塔的頂端,因為一顆匠心定乾坤!

鄭衛兵先生與記者合影
記者感悟
此次泰洋幕墻之行,我們從鄭衛兵董事長身上讀懂了三個詞,那就是:工匠精神、追求品質和穩步發展。正是因為有鄭衛兵這樣對于工程品質有著近乎嚴苛要求的“工匠”們的存在,中國的門窗幕墻行業才能向著更高更快更好的方向挺進,不但扎根于中國,更能叫響于全世界。無數像鄭衛兵這樣的懷有“工匠”精神的企業家們身負重擔,在中國門窗幕墻的田野里精耕細作,孜孜不倦,不僅讓世界看到“中國制造”的高度,更讓世界看到“中國創造”的品質。他們,正用一顆匠心,讓中國的建筑盛開品質之花,燦爛著一個行業和一個時代。
本文記者:呂世偉 蘇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