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精彩詞條憎水性
補充:0 瀏覽:11646 發布時間:2012-8-20
憎水性:
反映材料耐水滲透的一個技術指標,以經規定的方式,一定流量的水流噴淋之后,試樣中未透水部分的體積百分率來表示。——GB 10299-1988 物質的憎水性是由于憎水基團的作用,一般的憎水基團為C-H鍵,如油脂類物質。 在復合絕緣子行業中,憎水性也被稱為濕潤性,由復合絕緣子外絕緣(硅橡膠)的表面張力決定,表征水分對復合絕緣子外絕緣的濕潤能力。 IEC/TS 62073-2003給出了三種憎水性的測試方法:接觸法,表面張力法和噴水分級法。 其中噴水分級法最早由瑞典輸電研究所(STRI)提出,采用HC等級表征憎水性狀態,其中HC1~HC3為憎水性狀態,HC4為中間過渡狀態,HC5~HC7為親水狀態。 其中親水性與憎水性為兩個互補概念: 【親水性】:材料在空氣中與水接觸時能被水潤濕的性質。 【憎水性】:材料在空氣中與水接觸時不能被水潤濕的性質。 【潤濕】就是水被材料表面吸附的過程。材料分子與水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內聚力大于水分子之間的內聚力時,水分子能很快在材料表面鋪散開來。此時,在材料、水和空氣的交點處,沿水滴表面的切線與材料表面所成的夾角(稱潤濕角)θ≤90°,材料呈現親水性。若θ>90°,材料呈現疏水性。 其他補充 |
|